潍坊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1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规律。题干提到,经过一系列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爱国主义品质,对应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故选B。
选项A,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
选项B,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选项C,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选项D,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便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成长。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A 选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B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C选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D选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这个题目强调学生自主确定目标,自学采取行动,因此是一种自我教育,教师起到指导作用。选择D。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A选项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
B选项,思想教育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
C选项,品德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D选项,心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守信、勤奋、自立、乐观、进取等属于道德品质和个性的教育,故答案选择C。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途径。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①思想品德课与和各科教学;②课外、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先队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和各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A、B、D三项不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故本题选AD。
选项BC,德育与智育、教学不存在矛盾。因为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故排除BC。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道德转化为人们内心的信念,并付诸于实践中去,最终注重的是行为的落实,在德育规律中知情意行互动发展规律中,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行为衡量品德行为的重要标志,是关键。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此原则要求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题干中马卡连柯提到既要尊重,又要要求,符合该原则。故题干正确。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服。
(2)教师说理时要待人以诚。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技巧来说服学生。
(4)教师的说理要形象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5)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说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