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22)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认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它是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故选A。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题干中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情景,以情景来感化学生时,学生品德发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采用的是陶冶教育法。因此,D选项正确。
选项A,自我教育法,德育方法之一。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指导下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选项B,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选项C,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知识点。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德育的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目中老师让肖蒙讲解足球比赛规则,讲解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促进了该生思想的转变,体现出老师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办法,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以便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观念的转变。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知识点。德育的方法有品德评价法、情感陶冶法、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将“每月一星”中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贴在光荣栏上属于品德评价法。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选项A,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知识、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对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等方面的判断与识别。题干中,经常在外面随手乱扔垃圾,认为随手扔垃圾根本没关系,是没有形成对环保的认识。
选项B,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与人的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感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选项C,道德意志是个体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
选项D,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等所做出的行为反应。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A选项。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项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实施德育时首先要注重全面性,其次要注重多端性,最后要注重针对性。
选项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要求教师在实施德育时首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其次要善于转化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
选项C,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的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与交往中能动地实现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途径。要求教师在实施德育时首先要注重多样性,其次,要注重教育性。
选项D,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反复的教育与再教育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无限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实施德育时,首先,要确立终身德育的理念。其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题干中,班主任找小李谈话,让其改正,但是没过多久,小李又犯了,班主任再次循循善诱,与小李谈话,体现了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意义。德育的意义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A、B、D三项正确。
C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地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故表述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德育的构成要素的理解。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又成为德育主体。故表述错误。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要求要注意: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