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资讯 > 近期动态 >

今年“3·15”,这六种产品被“点名”

潍坊中公教育 2021-03-15 11:06:02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今年3·15,是“十四五”以来的首个消费者权益日。很多人关注,哪些企业、产品将被大幅度曝光?不少商家担心,自己的产品会不会被“点名”?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梳理一年来消费者投诉热点和媒体关注热点,这六个领域的产品要格外小心。

一是汽车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相关公司,涉及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

有地方消协通报指出,中级车合资品牌中别克投诉量突出,

此外,购车合同存“猫腻”、售后服务不到位、汽车保险捆绑销售等也是汽车消费投诉中多见的问题。

二是直播带货

低价是直播带货吸引消费者的最大卖点,但也鱼龙混杂,一些直播间也集聚了假冒伪劣、夸大其词、货不对板、售后不力等诸多消费陷阱。

直播带货的问题,既有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不到位等老问题,还有公众人物带货刷单造假、流量造假、虚假举报等新问题。尽管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对刷单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网络上的流量贩子并不难找,甚至在一些网站直接输入“涨粉”“直播流量”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卖家。

三是短视频

短视频平台成为消费者浏览信息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企业通过短视频发布的低价体验却可能是陷阱。有大学生投诉反映,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艳域东方古装摄影”有19.9元的体验活动,实际报名后,影楼工作人员不断诱导他们升级服务,最终累计服务费高达2万余元。消保委发现,低价体验陷阱在摄影、搬场等服务领域较多。

四是网约车

前不久,长沙一23岁女子从网约车上跳窗身亡悲剧发生,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两度约谈相关公司。3月11日,网约车公司宣布上线录音功能,试运行车载设备等整改措施。

此前,网约车也陷入多起安全事故。相比前几年的管理漏洞,近些年网约车已作出许多优化改进,但“大数据杀熟”“高额抽成”“兜售优惠券黑产链”等问题仍饱受诟病。

五是教育机构

最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关于谨慎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警示。

日前,5家投诉数量大、解决率低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公开曝光。

六是手机软件

一年来,手机软件的漏洞多次引发公众舆论。

复旦大学某教授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手机软件打车”的调研报告,称打车软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3月1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3批,总第12批)》,136款APP因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资讯<

近期动态

辅导简章

开课通知

讲座资讯

活动专题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