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2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项对偶故事法是指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B项道德两难是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景成问题。故答案为B。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陶冶教育法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主要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因此是利用一种暗示的方法进行。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标的涵义。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德育意义,是指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目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选项A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B,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选项B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D,德育任务,包括以下几点: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选项D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C。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
A选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B选项,集体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实施中要面对学生的集体进行教育,同时依靠并通过集体教育其中的个别成员。
C选项,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D选项,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的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和教育我们,用渊博的文献知识来使我们有文采,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教导我们,使我们想停止都不可能。符合疏导原则的含义。故本题选择A选项。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的识记情况。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题干中“好心办了坏事”说明小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做的事却成了坏事,他自己不知道做的这个事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上的问题,认识不到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才导致好心办坏事。故此题选C。
A选项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媒介。题干未表达媒介相关含义,排除。
B选项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没有体现出道德意志,排除。
D选项道德自律,不属于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且题干中没有提到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排除。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此题选C。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A选项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这一原则常与连贯性原则联系在一起,称作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C选项正面教育原则,常与纪律约束结合在一起,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D选项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7.【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为完成德育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用的具体手段,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的、任务、实施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德育的方法要与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相符合。德育方法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具有能体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特点。题干中强调的是具体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范围大于具体方法,属于混淆概念。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实践活动是学习,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课、学习,因此通过教学实施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其他形式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总之,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学校德育区别于校外教育机关进行的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故表述正确。
9.【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四方面。但是在具体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A、B、C项均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C。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